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心理专家 Psych.,experts
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咨询 > 后现代心理 >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潮

时间:2014-05-24 11:00 点击: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潮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01 作者:方俊明 【作者简介】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西安710062;男,教授 【摘 要 题】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是90年代在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01
作者:方俊明
【作者简介】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西安710062;男,教授
【摘 要 题】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是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思潮,是后现代主义时代精神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反映了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信息社会,从产业商品过渡到消费商品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心态。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对行为主义的机械还原论、弗洛伊德的生物还原论以及人本主义学派的“自我中心论”的批评以及加强对高级心理研究的建议是值得深思的。但对主流心理学的全盘否定,对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因果决定论的怀疑是没有根据的。未来心理学的发展只能是在正确思想指导下,朝着文理结合、微观与宏观研究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地探索与前进。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心理学思潮
【正文】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心理学界似乎显得相对的平静和安宁,既没有唇枪舌剑的学派相争,也没有周期性的震荡和摧毁性的理论重构。心理学似乎不再是一种不具备范型的前科学,心理学的应用价值也得到社会更为广泛的认同。但是,透过这些表面的平静和安宁,人们又会发现:心理学总是在否定之否定、批判与继承中开拓自己新的历程。60年代兴起的认知心理学以理性主义为出发点,借用计算机的理论和模拟的方法对新老行为主义提出挑战,把研究的重心转到人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与此同时,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对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都提出尖锐的批评。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西方心理学发展的第三次浪潮。近10年来,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想又在世界上慢慢地传播开来并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它便是后现代主义心理学(Postmodern Psychology)。那么,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呢?它是怎样产生的呢?其主要观点是什么呢?本文就接触到的资料对此作一简单的评述。

        一、后现代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由

     要了解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想,因为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后现代主义作为一个历史分期的概念,表示现代化的后期或资本主义发展的后期。有人认为,后现代社会是一个完全商品化了的、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是在60年代中叶建筑学中使用的。后来,艺术、文学、社会学领域也经常使用这一概念。70年代,法国的某些哲学家从哲学发展的角度对后现代主义这一历史时期进行了界定。后现代主义思想是对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风格等方面的认识和分析。也可以说是近10年来各种哲学思潮、艺术观点、建筑风格、社会心态的汇集。例如劳塔得从知识结构的变迁方面阐述了后现代知识结构的特征。弗克特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后现代时期知识的商品化与权力的联结形式。后现代主义思想是对后现代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文化特征和代表某种时代的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思潮,它也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与反思,对科学与文明的审视,对线型二分化认识论的置疑,对人生价值的重新估价。无论是从艺术观、文化历史观还是从哲学思想来看,后现代主义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经济从产业型向消费型过渡时期,人们面对现实与理想、信念与行为的矛盾。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既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影响下的产物,又是后现代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直接渊源于社会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的继续。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代表了心理学的研究从行为观察、认知研究、精神分析、自我肯定向美学、伦理学、社会学领域的渗透和延伸,超个人主义心理观是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的核心。不难看出,无论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想,还是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都是一些界线不明、颇有争议的描述性概念。

       二、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的产生

     作为一种思潮,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产生既有影响心理学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也有心理学发展的内部原因。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主义无情地破坏了一切神圣的东西,冷酷地将一切都变成商品。进入后现代主义或资本主义的后期,这种商品化的程度更为彻底。当代西方人已经意识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反差使人感到商品正在吞食人格。人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复杂纷乱的环境中,不仅要受制于地球引力、能量守恒定律,受制于生衰老死的生物规律,还置身于无边无际的商品化的广告、电视、录像、电影、杂志构成的信息汪洋大海中。人们又总是下意识地促使这些形象的模仿与复制。有人认为,资本主义的前期是以外在暴力为主的掠夺,而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则是自然的、无意识的、更为深刻的渗透和侵蚀。

     为什么“后现代主义”一词首先在建筑学中使用,由艺术界的讨论而引起呢?艺术家对后现代主义社会文化的敏感也不是偶然的。在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黑格尔等人心目中,美学这一角落,即人们的审美经验,是拒绝商品化的。康德认为艺术的最大长处是不会归属于商品的领域。但这种神话在后现代主义完全破灭了。广告、形象文化、无意识以及美的领域,完全渗透了资本和资本的逻辑。文化与工业产品的结合,加速了文化、艺术的商品化。如果说19世纪文化被看成是高雅的音乐欣赏和绘画陶冶性情的特殊的精神天使,这只是因为它们当时还是采取了某种逃避现实的方法。到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向大众化的方向发展,震耳欲聋的音乐、重金属音乐、使人眼花缭乱的舞台照明,将传统的温情脉脉的艺术欣赏变成参与者疯狂的发泄,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也正在缩小。这种全方位的艺术商品化不仅使艺术成为商品,理论也成为商品。后现代主义彻底地商品化也导致人的适应,某种新型的“现代人”出现了。他们的最大特点是蔑视乌托邦的理想主义,更自觉地、下意识地从肉体到灵魂和商品结合在一起。他们之中,有些人已没有内在引导中的“自我奋斗”或“神圣的疯狂”,只是在奉行“耗尽”(Burnout)哲学的同时,变形地体验“非中心化”的精神幻游。在有些人眼里,时代已背离了总体的发展模式而趋向于多样化,对依靠科学技术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线型发展观表示怀疑;还有的人在缩短了时空距离的激烈竞争中感受到强大的社会压力,希望能在非理性的、神秘的领域里得到解脱和慰藉。因此,寄望于以人的精神现象与行为研究为对象的心理学,为摆脱上述种种矛盾提供有力的指导和帮助。正是这种社会需要导致了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兴起和传播。

     另外,从心理学发展本身的情况来看,以实验心理学为主体的科学心理学,在解决深层次的社会、文化、艺术等问题方面,一直显得力不从心。科学心理学或学院心理学在理论探讨和实际应用方面始终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为了防止心理学又退回到前科学的思辨水平,防止在零星琐碎的日常生活事实中改变心理学的学科形象,训练有素的学院型的专业心理学家是坚持科学的理性主义和研究的客观性,自觉或不自觉地回避目前尚无法用客观的方法来验证的心理学课题。但是,这种回避总是无济于事的。正是这些学科发展中目前尚难以克服的弱点导致了7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传播和近10年来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兴起。

        三、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迄今为止尚未形成明晰的、系统的理论观点,但从一些倡导者的言论来看,其主要的思想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反对机械论和实证主义,提倡经验论和相对主义。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对大量微观的、控制条件下得到的实验资料感到厌烦。认为把客观性、重验性这些硬科学的实证原理,运用到心理学的研究中来本身就是荒谬的。有些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甚至认为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的区分是一种简单的二分法。他们反对决定论,倡导相对论,主张采用自我参照的现实性来代替客观的现实性。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主流心理学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使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主张心理学研究不是旨在探讨客观现实的本身,而是寻求一种达到良好目的的客观性共建,这种共建本身便是一种相互作用和协调的过程。后现代主义心理学还引用新物理学派的观点来否定因果律。它认为世界的秩序并不是完全建立在因果律之上的。由于人们观察的方式往往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观察的结果,因此,提出有必要重新考虑因果决定论的普遍性、客观性和预测性。

     (二)轻视低级心理的研究,重视高级心理的研究,强调心理学应尽快与伦理学、艺术、社会学接轨。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近一个世纪以来,对人的低级心理过程已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这些在动物身上也可以看到的反射、感觉等说明不了人与人之间本质性的差异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他们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人的思维、创造性、人际关系、共存意识等高级心理,心理学应尽快与伦理学、艺术学、社会学、教育学接轨,使心理学能成为用于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指导人的发展的活生生的科学,与人类日常生活的情景有更为密切的联系。

     (三)反对还原论、简约论和拟畜性,提倡整体论和从文化历史的角度来研究人的心理。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对一些比较心理学,尤其是动物实验的结果表示怀疑,认为这类简约性、拟畜性的研究结果只是保留一些局部的非固有的合理性,若用来推测人的心理则带有很大的冒险性。他们甚至认为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运用实证、归纳、推理来探讨心理的普遍规律是徒劳的。他们指责科学心理学割裂了人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为了使心理学与活生生的社会生活相结合,提倡用历史文化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因此,有人便把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界定为“能充分地反映后现代社会历史文化和指导人们适应社会变迁的心理学”。例如,1984年在墨西哥召开的世界心理学会上,大会执行主席原联邦德国心理学家克利克说:“近五十年来心理学基本上是按照伽里略的模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现在到了重新反省的时代”。不难看出,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对主流心理学基本上是否定的、批评的。那么,他们对心理学的研究到底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呢?概括起来,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提倡远离中心化的超个人主义、多信息源的综合性研究,主张反权威、反传统的大众化、叙述化、零散化。这些思想和我们前面介绍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观、艺术观,也是一脉相承的。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把心理学研究的重心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讨人性,主要是社会性。确切一点说,是指后现代社会中被商品化的人性。在一个完全商品化和信息化社会生活的人,他们的时空观、价值观、历史的深度感将会产生哪些变化?例如,长期支配人们的过去、现在、将来三段时空观是否动摇?人们是否为了摆脱记忆的烦恼和历史的负荷而有意地忘却过去和淡漠未来?人们是否仅仅只是关注现在?无中心、多中心、反权威、叙述化、零散化、无深度概念是否是这一时代的特征和发展的趋势?

         2、重语言研究,强调语言的发展本身是一种时代的标志,在人的社会发展、人际交往和思想沟通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认为,一切文化悠久的国家,原都存在着不同层次的语言,如贵族语言、平民语言、书面语言和口语等,但大工业的生产,尤其是彻底的商品化使语言向大众化、程序化的方向发展,不同语种的差异性在缩小,共融性在增加。尤其是计算机语言的出现,使当代语言更具有程序性、逻辑性、外壳特征,但缺乏思想性、深刻性,这是一种语言的贬值。正如福楼拜指出的:“我们自以为在思维,其实在不自觉地模仿和复制别人的思想”。那么,是否有必要和又将如何恢复语言的思想性、深刻性和内在的神圣性呢?这是语言心理学应解决的问题。后现代主义心理学不仅强调语言的形式和认知过程,更强调语言的内容和深层次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性发展的影响。

         3、意心理投射现象的研究,尤其是建筑风格、艺术观念在人们心灵深处的投射及影响。以建筑艺术为例,古典的建筑渗透着透视艺术和情景深度,也是一种“中心化”、“轴心化”思想的表露,例如,街中心的高塔、钟楼以及层次分明、曲径通幽的院落。现代化的建筑曾提倡标新立异的风格,而后现代化的建筑,如法国巴黎的外围新城、蓬皮杜艺术中心、大超级市场,追求的只是大众化和使用者的舒适。以绘画艺术为例,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不仅以他立体主义风格而称著于世,而且也深刻地反映了西班牙内战时期法西斯分子对格尔尼卡村居民的大屠杀,这一具有政治意义的作品便是为募捐支援西班牙人抗战而作的。但后现代主义的绘画作品则缺乏这种深刻的、丰富的象征性。有人认为,商品物化的最后阶段是形象的破坏,是形式对内容的反叛,“买椟还珠”再也不是一个笑话,而是一种无意识的接纳。例如,各种同类产品多半是大同小异的,只能用广告的宣传来增加它的区分度。视听的强化和对广告小姐神色的偏爱是人们选择商品的主要依据。如果说,一本简素的小人书《我要读书》尚可把孩子感动得流泪,而五彩缤纷的电视剧却只是满足了儿童感官的新奇,并不一定有震撼童心的作用。这些都是在后现代主义社会人们所感受到的。该如何解释呢?如何矫正呢?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对此想得很多。

        4、倡超个人主义的研究。70年代在西方风行一时的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浪潮的人本主义是主张自我实现的,强调人的潜能、人的尊严和生存价值,但这一理论只被一些努力的成功者所接受和欣赏。实际上,人总是生活在充满着矛盾和相互制约的社会,尤其是发展到资本主义晚期的后现代社会,要真正保持人的尊严,发挥自身的潜能又谈何容易。因此,有些意志薄弱的人便想通过“致幻剂”从“幻游旅行”中来体验这种自我陶醉,这便是吸毒者的主要心理特征。为了防止人们在幻境中去体验“高峰感受”,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主张减轻人们的心理压力,公然主张“超个人主义”,即把自己淡化,回归到大众与平凡之中,或以宗教性的怡然来消除自我奋斗的“焦虑和恐惧”。因此,可以认为,“超个人主义”是对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自我中心”论的否定之否定。

     概括起来讲,后现代主义心理学从时代的变迁、历史文化的角度对主流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否定,对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方法论也表示怀疑,提出了后现代主义时代心理学所面对的问题,期望心理学为解决后现代时期人的适应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四、对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潮的评价和对当代心理学发展趋势的看法

     目前,对后现代主义心理学作比较全面的评价,还为时过早。这里仅谈几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一下当代心理学研究的趋势。

     (一)对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潮简单的评价

     1.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目前只是一种思潮。像人本主义心理学一样,后现代主义心理学,不是一种体系严谨的学派,而只是某些持相近观点的心理学家或其他社会科学的学者汇集起来的一种思潮。后现代主义研究的主题也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似,主要是探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如何更好地适应正在迅速变化的高科技、信息化和商品化的社会。这种思潮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后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反差,人被物役化、商品化、程序化的社会心态。后现代社会的失业、犯罪、吸毒、精神病、道德堕落等现象十分严重,这些都说明单凭财富的繁荣与科学的进步是不足以解决人类的根本问题。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该根据时代的特点来调整、规划本学科的发展方向,不能回避这些问题,使心理学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也应该看到,造成现代社会和后现代社会一些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如果把心理学当作一种社会调和剂、解毒剂,希望心理学能帮助解决一些经济、政治、法制等方面的问题,这是不合实际的。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如果以此目标来确定心理学的发展方向不是一种成熟的表现。作为一门学科,即使是像心理学这样以人的精神现象、内心生活和行为方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也不可能使自己的研究成果成为社会上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2.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对主流心理学的全盘否定是不可取的。从心理学的发展情况来看,近代心理学从思辨哲学中独立出来,把实验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这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给近百年来的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在生理心理和学习心理方面都积累了大量材料,功不可没。实验心理学的确也不可避免地遇到对内隐的意识难以进行外部实验控制的问题。人的确是一个难以对付和不好处理的被试。心理实验不仅非常困难,而且不容易重复检验实验结果,对同一实验结果作出不同的解释也是常有的事情,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一是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以适合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是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综合实验材料,形成更有说服力和指导性的理论;三是以非实验性研究成果来充实心理学的知识体系。如果因为心理实验所遇到的困难,而对实验心理学丧失信心,反对研究心理学的科学方法,又回到哲学性思辨的老路。这到底是前进还是后退,就不言而喻了!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机械还原论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生物还原论,是有积极意义的。心理学的确也应该突破以方法为中心的研究取向,使心理学的理论能涵盖完整的人格,这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但也不容忽视的是,影响人的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因素、生物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如果因为注重人的社会性,只从社会、文学艺术、语言及历史文化来研究心理意识,这也会使心理学的研究顾此失彼,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近百年来,人们对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已形成共识,认为它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进行多途径的研究是可取的,但一味地否认和拒绝简约性的研究、低层次心理研究,对心理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同样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自我实现”以及社会上过度地引用“自爱”、“自尊”、“自我价值”等不健全的自我中心主义进行反省批判是可取的。例如,柯尔伯格(Kohlberg,1981)在道德发展的分期中加入了后共识期道德思考阶段。但是,有些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期望在宗教思想研究如基督教心理学、佛教心理、神秘理念的研究中寻求超个人道德,仅通过现象学、解释学来探讨人的心理,又是不足取的。目前,美国约有30所大学开设了冥思理论与技术、东方心理学等此类课程。将近1600万美国人投身于瑜珈术的学习,数百万人从事超静坐的练习,这对沟通东西方文化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若用宗教灵性的人本主义来代替世俗的人本主义取向,把这种特别领域的研究作为心理学的主流是否妥当,想来也是不言而喻的。

     不难看出,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潮无论是其哲学思想、研究内容和方法,都是比较杂乱、空幻和偏激的。作为一种思潮,的确也有其闪光之处。它对目前心理学发展的诸多批评,值得每一个心理学工作者认真反思。但是,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对主流心理学,尤其是实验心理学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理性的因果决定论的全盘否定是很不慎重的。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潮也和后现代主义哲学、文学艺术观一样,充满着二律背反的矛盾和混乱,对科学心理学的发展没有提出更多的建设性的意见。把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潮看成是一种新的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并不恰当,当然,也不是一种反科学的逆流。

     (二)对当代心理学发展趋势的看法

     近百年来,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是不平坦的。当代心理学已经从哲学思辨的前科学阶段、实验科学阶段发展到在实验基础上的综合阶段。一方面不断地吸收相邻学科如生物学、生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等学科的研究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分化;另一方面各个学科之间又互相渗透,互相融合,许多交叉学科相继出现。文理渗透、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实验研究与社会研究相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是当代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此外,心理学的发展也和其他学科的发展一样,是一种时代精神的反映,受时代整体水平制约。从实验心理学的创立、行为主义的兴起和衰落、精神分析学派和皮亚杰学派的传播,以及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潮的产生,无不体现了时代精神。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既是研究的主体,也是研究的客体。人不仅是物质实体,也是有生命的活体和社会的成员。因此,影响人的心理发生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对人的心理现象的反映也应该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通过多途径的研究,对人做更多地了解,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但真理的探讨,科学的发展,是一场无止境的接力赛。人们只能不断地接近真理,但永远不会一劳永逸地得到终极真理。

     科学的发展需要理性的反思、批判和审视,但这是一种批判的继承和对继承的批判,既是一种创造,又是一种谨慎的推陈出新。当代心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用途广泛的应用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手段的改进,心理学的基础研究会日益深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的日益重视,期待心理学帮助人们协调人际关系,与内外环境保持积极主动的动态平衡,心理学必将会成为一门越来越被人们认同和重视的科学。

【参考文献】
    1  Assagioli R.Transpersonal Development.1991
    2  Stciner Kvale.Psychology and Post Modernism.1992
    3  Stciner Kvale.Postmodern Psychology:A Contradiction in Terms
    4  Hudson W.The Question of Postmodern Philosophy.In W.Hudson and W.van Reijen(eds),Modern vs Postmodern.Utrecht:Hes Vitgeres.1986.pp.27~34
    5  Kuhn T?S?The Structure of Scientfic Revolutions,2nd edn.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0
    6 Jameson F?Postmodernism,or the Culture Logic of Late Capitalism.New Left Review,146;1984.PP.53~92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