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返航门事件,华为员工跳楼自杀事件等一系列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调查显示,心理健康主要源自压力过大,而高达九成的职场人士面临着压力过大的问题。但是目前国内真正关注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企业不足10%。
记者了解到,自四川地震以来,企业对于员工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但是如何建立有效的员工心理健康援助机制却是一个使企业为之头痛的问题。目前,企业对于员工心理的援助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求助于专业的EAP(员工帮助计划)机构,二是企业在内部自设机构为员工进行心理援助。但是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加上员工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仍不尽人意。
专家指出,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最根本上要做好的一点就是要切实保护员工的隐私,防止心理援助“变味”成隐私打探。心理问题席卷职场
“虽然东航返航门事件,华为员工跳楼自杀事件等都是一些极端的个别的行为,但是我国员工的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袁荣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介绍,职场人士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于压力过大。而据智联招聘对近万名职场人士开展的一项压力调查显示,职场人士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生活。
调查显示,九成职场人士正承受着压力的折磨,其中有半数职场人士认为自己目前压力“很大”。这些压力有来自于工作本身带来的紧张感和压力感,也有来自于对职业生涯的担忧以及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反应,以及家庭矛盾而导致的负面情绪被带到工作中而引发的烦躁等。
根据压力自测结果显示,61.3%的被调查者情况比较严重,“目前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务必要引起重视,多给自己放松。”对此智联招聘职业顾问表示,压力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出口,长期累积会造成一种对心理的压抑,并最终体现在心理上或生理上的疾病。因此一定要学会适当地排解自己的压力。
虽然受调查的职场人士会采用各种方式来排解压力,但是有超过七成人表示,目前压力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
“事实上,很多问题仅仅靠员工的自我调节是不能起到根本性作用的,需要借助专业的心理咨询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袁荣亲表示。“而目前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是很不够的。真正能关注员工健康,并拿出一定精力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企业不足10%。”
求助EAP解决员工心理问题
就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记者访问多家企业的HR(人力资源专家),众多HR们的一个共识是,在这个充斥压力的时代,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员工不但处理不好本职工作,还可能将不满等情绪传染给其他人,给企业造成难以预料的麻烦。但是如何建立有效的员工心理健康援助机制却是一个使企业为之头痛的问题。
有专家表示,汶川地震是企业对于员工心理问题重视程度的一个分水岭。自汶川地震以来,企业对于员工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
武汉大乘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心理专家贾洪武告诉本报记者:“过去不知道如何保持员工心理健康的企业领导终于明白,原来还可以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
据介绍,地震之前,EAP实施得非常艰难。即使个别企业有针对员工的心理帮助计划,但是一般主要是帮助企业员工进行简单的短期培训,例如减压培训、个人沟通能力培训等;而在地震后,企业主动要求进行EAP服务的数量明显增加,培训期也有所延伸,培训内容更宽,涉及婚姻关系、亲子关系、职业生涯计划等等。
中国EAP中心的朱晓平博士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过去是我们主动出去找客户,而在地震之后变成了企业主动找我们”。但是相比国外超过85%的企业都聘请了专业的EAP公司而言,EAP计划在国内企业的普及率还是远远不够的,据朱晓平估计,EAP计划在外企的普及率约为8%,在本土企业的普及率则更低。
贾洪武也表示,在地震之后,愿意实施EAP计划的企业一般都是规模大、经济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如房地产公司、电力公司、通信公司等。
记者了解到,除了借助专业EAP机构,目前多数企业还只是在内部通过人力资源部门或者行政部门等职能部门负责为员工进行心理援助。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
有不少企业的HR向记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要对员工进行心理辅导,专业的EAP公司在专业理论方面比较专业,但是对于企业的实际情况的理解并不充分;而企业自身心理咨询机构,虽然了解企业内部情况,但是实力和专业技能的不足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两种方式究竟孰优孰劣?
对此,贾洪武分析,就专业的EAP公司来说,他们是行家里手,视野开阔,对心理问题的解决很能“一针见血”。不过专业机构的不足也很明显:他们毕竟是外部人员,对公司的文化、人事问题、员工关系了解得并不清楚。
|